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共建>详细内容

家校共建

语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2-04 16:20: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1广东高考考什么

 

[NextPage语文]

语文·应对

  广东省高考语文从2007年开始,尽管命题内容和命题形式都有所变化,然而还是遵循了“稳中求变”的思路,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考生在应考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差不多,针对来年的高考,考生在学习中应如何应付?哪些是现在学习亟须加强的薄弱环节?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编者认为考生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熟悉命题的参考依据,尤其是考试说明

  考生应花点心思看一看《2010年考试说明(广东卷)》和《2011年考试说明(广东卷)》、2010年和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和试题分析,胸怀“广东”,重点研究本地试题,找出命题规律和发展方向。对于“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尤其要重视,它传递的是一种考试信号,意味着高考命题的内容会变,命题的角度会变。首先应该按照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落实,先立足于常规题,通过常规题把握各个考点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关注新题型,平时多见多做,在遇到新题型时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恐慌。

  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备考策略和应试技巧

  语言文字运用方面,考生需要注意训练自己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审题训练,同时关注应用文写作,加强语体意识。具体备考方法和应试技巧如下。

  1. 训练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贴近社会生活的语料在高考语言表达题中频繁出现,这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后的高考力图把纯知识、记忆性内容的考查转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备考时,考生要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放开视野,关注形势发展,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这一要求反映在高考试题中就是设置了与数学、美术有关的开放性试题,即高考试题趋向于跨学科性和综合性。这一方面,台湾地区要比我们先行一步,在此不妨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台湾地区大规模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围绕以培养生活素养、生涯发展、生命价值等十大基本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之间的统整与融合,并将信息、两性、人权、环保、法制、宗教等新兴议题纳入课程。其整合的倾向在语文表达能力测试中的明显反映就是一种具有十分突出的科际融合属性的图表题。

  考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读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考生要有意识地利用多种形式表征信息,进行综合阅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图文(表)的转换和配合能力。

  2.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审题训练,提高得分能力

  答题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是任何一门学科考试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主观题,我们尤其应该重视。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广东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审题难度正在不断加强。2007年广东卷第22题的评分标准是:“围绕内容,紧扣特征2分,修辞手法2分,语意连贯2分,每少5个字扣1分。”2008年第23题语言运用的评分标准是:“以画中一个人物身份来写1分,表现‘情深’意蕴1分,句意合理1分,语言鲜明生动1分,两种修辞手法各1分。”从这些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得分更高,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审题训练。

  3. 重视应用文写作,加强语体意识

  高考这一部分的命题趋向是注重测试考生生活中的语文能力。这种贴近生活经验,切合社会脉搏,强调“题材生活化”的命题理念,要求考生留意身边的问题与现象,意识到学习语文确实是生活中的一件必要且重要的事,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或负担。考生要熟悉各种应用文写作,在进行应用文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语体意识。

  什么是语体?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由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的不同,人们对语言的选择、使用也是不同的。这种因不同的交际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系,就叫做语体。考生只有了解这些语体知识,才能根据不同的应用文对语体的要求,做到语言得体。考生可能认为,作文写作要以生动形象、新颖独特为旨归,应尽量用感性的语言去描摹事物、抒写情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力图使作文富于文采、生动感人,由此养成的语言习惯与应用文写作用语要求发生了错位,就好比“量体裁衣”、“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样,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的语体风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细细体味,认真地将事务语体和其他语体区分开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转换训练,根据题目要求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

[NextPage语文·古诗文阅读]

语文·古诗文阅读

  1.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

  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主要依靠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因为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1)重点复习新增篇目和唐宋诗文,同时兼顾其他。

  从前面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内容可知,考纲新增了10篇,《论语六则》改为《论语十则》。考生应重点复习这些新增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对唐宋诗文的复习。在考纲中列出的22篇文言文里,唐宋占了9篇,而48首诗词曲中,唐宋占了38首。从考查范围涉及的篇目与近两年考题命制着眼,自然将唐宋诗文背诵篇目列为备考重点。但是,我们需注意,名句名篇默写备考还应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开花”,这才是备考上策。名句名篇从古老的《诗经》选本开始,到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不乏思想性强、哲理性深、艺术性高、语言精辟、流传久远的语句(此即“名句”内涵),而文质兼美的诗文(此即“名篇”内涵)统领其中,所以《劝学》与《赤壁赋》均梅开二度,包括初中教材在内的名句名篇均应处于备考的地位。

  (2)在全方位品味名篇的基础上记忆“名句”,采用对照式诵读、彼此对答、互相考查的方式帮助记忆。

  名句名篇两者的统一,考生应着眼全局,即便是诵读那些文质兼美、流传久远、应用广泛的名言警句,也应该密切前后文段,在统领全文思想情感、主旨上,联系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全方位品味,以求对包括这些名言警句在内的语句既有感性记忆,又有理性思考,快速达到识记目的。同时,可以将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对照诵读记忆,将同一风格的古诗文比照诵读,依据不同主题的古诗文隔开背诵。在背诵记忆古诗文时,需留意句间上下序列、句子内部语序。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同学之间还可以发挥团队精神,采取彼此对答、互相考查的方式。

  (3)注意字词写法,避免“因小失大”。

  由于名句名篇的默写评卷极严,错一字则“全句皆错”,所以可以在记诵时一边读一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对名言名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颜色醒目的笔圈点出来,以引起足够的注意,重点掌握。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把字的意思真正理解,然后根据字音来识别字形。同时对一错再错的字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笔,也可以将易错字、词、句收录到错题集或笔记本。

  2.文言文复习

  对文言文的复习,有人曾提出“三论二战一列传” (“三论”指《六国论》、《过秦论》、《师说》,“二战”指《赤壁之战》、《崤之战》,“一列传”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观点,认为熟读这六篇古代经典散文,就可以在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中获得理想的成绩。这些先秦时代的典型古文,如果我们读得拿腔拿调,读得摇头晃脑,读出了句读,读出了每一句的情感,我们的古文阅读能力自然就低不了。对这些古代经典散文的复习,自然就包括了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复习理解。

  3.古诗文鉴赏的备考

  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北京高考评价组专家董晓平老师根据北京八万多考生的语文分数分析统计,得出古诗文阅读鉴赏题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最大的结论,即一个考生如果他的古诗文阅读题得分高,那么他的语文总分也会高。那么古诗文阅读鉴赏这一专题的备考策略是什么呢?

  (1)重视高考新变化,广泛吸收高考新信息,择善用之。

  近几年高考基本上选用唐宋诗词、元曲小令作为测试材料。考生要关注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分类;同时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从前面分析得知,高考命题专家们尽管追求题目内容形式的创新,但命题时还是会对往年的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继承性,不回避往年已考查过的内容。考查的虚词可以有创新(另选),意义、用法的考查角度可能有变化;也可能是就同一虚词的同一用法意义在不同语境中应用的连续考查;而且某些考点也有回环往复的趋势。了解了这些规律,那么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就有所取舍了。

  (2)重视课本,熟记课文中的典例。

  历年的高考古诗文阅读鉴赏试题都是与课文密切联系的。如历年虚词考查多为四组八句,其中每组上句选自阅读文段。不仅如此,每年的实词考查、文言翻译、古诗鉴赏也是多与课本知识有关。重视课文的阅读、复习,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